为什么自由译者不能像律师那样挂靠一家公司?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提问说,为什么大部分律师选择挂靠在律所,而不是自己单干?这个问题让我想到翻译:自由翻译和挂靠律师之间有很多相似性,也有一些不同。

上面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回答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律师这个行业,特殊之处就是在于容错率极低,从而导致对于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极高。单兵作战能力强了,走到哪儿都有饭吃,议价权就强。这也就导致了律所和律师之间,关系更趋于平等、合作,而不是管理、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题主会觉得律师和律所只是挂靠关系。

相比来说,自由译者(这里主要指笔译)虽然和翻译公司也会存在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并且也会签订合作协议和保密协议,但相对律师来说,这种合作关系还是比较松散的,很少有“挂靠”一说;即便有,也是项目经理挂靠,他负责拿业务,翻译公司负责做业务。

自由译者 vs 挂靠律师

相比挂靠在律所的律师来说,自由译者和翻译公司的这种松散的合作关系主要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

1. 自由译者只是翻译流程一环

相比需要独当一面的律师来说,自由译者只是翻译流程中的一环,专业的翻译公司后续还会对译员的译稿进行审核和修改,当然很多不专业的翻译公司会把译员的译稿直接交给客户,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这就造成理论上翻译公司对单个自由译者的依赖度并不很高。

2. 自由译者资质较难验证

一个高水平律师拿着律师证和多个打赢官司的案例,应该是可以轻松征服律师事务所的;但自由译者则不然,你即便拿着翻译证书和以往的译稿,也很难说明什么,更何况原则上译稿是要求保密的。

一个人的翻译水平并不完全是由他的学历、专八证书或翻译证书所决定或体现的,这一点我强调过很多次。拿英译中来说,译员的水准是由他的中英文水平、翻译经验以及他的逻辑思维和检索能力等等所决定的,而这些只能通过长时间的翻译实践来验证。

翻译公司也会通过试译来评判一个译员的水平,但实际上试译会出现各种误差。很多译员试译时做得确实是很好,但是你让他真正做稿子的时候,他就发挥“失常”了。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公司很难去跟某个自由译员签订类似于“挂靠”的合作协议。

3. 翻译工作容错率较高

这里说的容错率较高并不完全是指客户对翻译质量要求不够高,而是说即便有译员搞砸了,翻译公司经常还是有时间和能力去补救的,比如说重译或者进行一些修改。即便没有时间重译,最坏的情况也是可以向客户申请延期交稿的。所以这里面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

但是如果一个律师把一个案子给搞砸了,造成的后果就大得多。法庭的审理时间都是固定的,都提前安排好了。你中途换律师或者说你要让法院延期,这就很难操作,或者说是不可能的事。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翻译公司对自由译者的专业性要求并不如律所对律师的要求那么高。

4. 翻译市场仍欠成熟

翻译行业充斥各种不专业的翻译公司和自由译员,你很难指望不专业的公司和译员之间能形成像“挂靠”这样的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这种不专业的乱象根本原因还是翻译市场不够成熟。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其中客户就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很多客户对翻译质量不重视,很多客户没有意识到翻译工作的复杂性,不愿意支付合理的翻译费用等等。

而律所客户要赢想一场官司,当然就愿意投入更多资金,也愿意尽可能雇更加专业的律师。

自由译者和翻译公司的未来合作

总体来说,翻译行业还是朝着专业化发展的。不仅越来越多的翻译客户认识到了翻译质量的重要性,机器翻译的发展也在催化着行业变得更加高端。

这些因素会让低端的和不合格的翻译公司和自由译员越来越难以生存。届时,优秀译员也更容易和专业翻译公司形成类似于挂靠的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