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和深度报道

最近很偶然的看了圆桌派,算是锵锵三人行的后续。我算是锵锵的粉丝,可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圆桌派……抱歉,我只是不会刻意去追任何一个东西,大概是年纪大了。

我打开一期标题为《熟人:中国式人际关系》的节目,让我惊讶的是嘉宾居然是我的学长魏一平(现在是四人制取代了三人制——三个熟客加一个Fresher,总算是打破我原先抱怨的三人行格局),不过也是通过窦文涛之口才知道他曾是个有名的深度报道记者,想想我也真是孤陋寡闻,原先只是耳闻他在《三联生活周刊》工作。 继续阅读“真相和深度报道”

锵锵三人行节目名:名称翻译中英语的无奈

作为凤凰卫视曾经的王牌节目,锵锵三人行仍然停留在无数忠实观众的记忆中,尽管它已经停播。说起“锵锵三人行”的英文译名,我记得有一次在节目背景板上看到“Wentao’s Talk Show”的英文字样,可惜现在找不到了——不过也可能是我记错了,也许它是“文涛拍案”的英文译名。总之网上能找到的官方翻译是“Behind the Headlines with Wen Tao”。

锵锵三人行的英文名称只能在背景板显示一半,内涵却远不及中文节目名称。
锵锵三人行的英文名称只能在背景板显示一半,内涵却远不及中文节目名称。

不管是哪一种翻译,都和“锵锵三人行”这个原名相差甚远,这种情况在名称翻译中很常见,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没必要一定直译。这里我不想评判其中英文名称孰优孰劣。毕竟国外的脱口秀节目也经常以主持人的姓名命名,意思简单明了,所以把“锵锵三人行”翻译成“Behind the Headlines with Wen Tao”也是迎合外国人的这种命名习惯。

但如果我们稍微对比一下这个节目的中文和英文名称,就会发现,其中文名称的内涵显然要远远大于英文名称。 继续阅读“锵锵三人行节目名:名称翻译中英语的无奈”

如此下去,锵锵三人行停播指日可待

后记:本文9月9日发表三天后的9月12日中午,凤凰卫视官微宣布锵锵三人行停播。媒体纷纷马后炮地分析停播之前的种种“迹象”。我的预测这么快应验,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巧合,因为我已经一年左右没有关注这个节目,对那些“迹象”也一无所知,但停播只是早晚的事。有人认为停播是上面的意思,但我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分析。少一些阴谋论,多一些独立思考,世界会更加美好。我也相信文涛等栏目组成员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为证明此文发布日期的真实性,以下是百度快照9月10日的收录情况截图:

捕获



曾几何时,我也算是《锵锵三人行》的忠实观众。那大概是2011年到2015年这当儿,虽然不是每集都看,但时时想知道他们又聊些啥。忙的时候可能看得少些,但只要是吃晚饭的时候有些无聊,想看节目的时候,就会想起锵锵。

大概是从一两年前开始,不那么热衷了。看得越来越少,反而是看《总编辑时间》比较频繁。直到大约两个月前,因为政策原因,凤凰卫视的所有节目都不再在凤凰网播放,自然是想看也看不了了。

今晚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祥预感,这个号称凤凰台最长命,亦或是全中国最长命的谈话类节目,也许真的离停播不远了。

搜了一下微信公众号,发现有叫做“锵锵三人行”的号,可是竟然连认证也没有,不知真假。点进去一看,居然有窦文涛的祝福视频,浏览量也上万,看来不假。

可是偶尔才更新一条的频率,相比任何电视节目的公众号,恐怕也是太慢了。这也正像锵锵在任何社交平台的风格。

我猜锵锵的团队肯定不是没想过多多利用社交媒体,但也许是因为政策的原因,不敢大张旗鼓,只能低调行事。

如今,唯一的网络导流渠道凤凰网也戛然停止首页推送,锵锵的流量难免出现断崖式下跌。这种下跌在十几年前乃至几年前,也许都是窦文涛他们所不以为然的。据说当时台长要求凤凰卫视为凤凰网提供协助,那边还不情不愿。

锵锵的团队也许早已习惯了低调,正如窦文涛所抱怨的,播放时间都安排在深夜的冷门时段。可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过于低调恐怕就是慢性自杀了。播放量如果不高,就怕连嘉宾都不好请。

那些从锵锵走出来的大V,哪个不是早就有了自己的自媒体渠道,梁文道、马未都、叶檀、马家辉,并且都搞得红红火火。

就连窦文涛自己,都在某个网站开通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但是恐怕是因为宣传不够,投入不够,我都忘了到底是在哪个网站。

细想为什么连我这样的热心观众都逐渐冷落了锵锵,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如今人的注意力实在是太稀缺了,而且有了比锵锵更好的信息获取渠道。

曾经我还在替锵锵栏目组担心,万一哪天窦文涛不做锵锵了,或者临时出差,全中国究竟有谁能真正替代他呢?

记得有一次是央视跳槽过去的一个主持人代班,但效果不太好,网络评价也不高。

后来看了罗振宇的节目,我一拍大腿,这家伙就能替代窦文涛啊!如今想想,不仅这两人性格很不一样,不存在替不替代的问题。就算你让罗振宇去主持锵锵,也早已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了。人家罗胖的得到是做得蒸蒸日上啊。

当年罗胖在罗辑思维策划会里说的,脱口秀必须是单人对着镜头讲,还真就是这样。现在自媒体哪个不是这样?常年在央视接受业余主持人提问的局座,都开始了单人脱口秀的生涯。人们也愿意直视这些家伙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锵锵曾经自鸣得意的“铁三角”,在我最后看锵锵的记忆里,好像梁文道和许子东已经许久没有出现过。就连马家辉似乎也忙着闭关写长篇小说挑战自我去了。就算出现了,恐怕也难以恢复当年的收视辉煌。

他们三四个人形成的小气候,他们的谈笑风生、嬉笑怒骂似乎离这个时代渐渐远去。宁愿这变成一种回忆,却不愿其发生在当下。也许观众更愿意成为谈话的其中一人吧,而单人脱口秀正能造成那样的错觉。

锵锵三人行当然还是有一大帮铁杆粉丝,只要你想,永远都能有办法看到最新一期的锵锵。可是仅靠这一帮铁杆,能支撑锵锵在这个多变而快速的世界走多远?只能拭目以待了。



后记:这篇文字是2017年9月9日晚的一时感慨,写的比较乱。这里总结一下文章想说的锵锵三人行可能停播的三点原因:

  1. 单人脱口秀大行其道,三人对话的节目形式越来越不合时宜,而且越来越有老生常谈的味道;
  2. 锵锵三人行过于低调,观众注意力容易被其他节目夺走;
  3. 凤凰卫视网络播放被禁止,锵锵三人行失去唯一推广渠道。

相关阅读:锵锵三人行英文译名的无奈

《中国合伙人》观感

今天闲来没事,看到《锵锵三人行》有一集在聊《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挺火,听雨跟我推荐过,一直也没看,先看看他们怎么聊也好。

因为微博上有人说《中国合伙人》只知道强调赚钱,不如《硅谷传奇》,鉴于锵锵经常和主流观点唱反调,我本来以为锵锵会赞扬这部电影一番。

谁知许子东和梁文道一直在批判,好像是说黄晓明演的主角明明触犯了美国的法律,却打同情牌,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容易了。

后来在节目下方看到有人评论说,看完锵锵看合伙人,发现压根不是锵锵讲的那么回事。于是我也找来电影看,我跟那位评论者居然有相同的感觉。

另外,我也不太认同微博上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这是部不错的电影,至少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

中国合伙人 继续阅读“《中国合伙人》观感”

看郭敬明上锵锵三人行

郭敬明 锵锵三人行

我猜想窦文涛对郭敬明的初步印象是不怎么好的,其实不仅是窦文涛,大多数人对郭的印象都不是很好,除了很多九零后以外。从网友在有关郭敬明新闻后的评论就能看得出。不仅因为抄袭事件,也因为他的装扮,拜金言论,以及跟韩寒相比时显得势利而“肤浅”。

不过这些正在成为过去,经过去年的倒韩,韩寒的形象在很多有识之士心目中已经完全颠覆,而郭敬明虽然没有那样被神化,却相对显得踏实而真实。

窦文涛这次开头就提起上次锵锵三人行请郭敬明时,郭曾经因为“熨衣服”而迟到,结果取消访谈。我能猜到窦在说这段话时内心的某种纠结和不解。一个大男人,怎么会是这样,再加上郭的身形、穿着和声音,就连我这个85人都不太能接受,更别说窦这个老男人。

但是聊着聊着,场面渐渐和谐,大家渐入佳境。特别是许子东,明显地带着欣赏的眼神看着郭敬明。我其实没看完节目,就突然想写这篇文章。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变化,但我想,他们应该相谈甚欢。 继续阅读“看郭敬明上锵锵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