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熄灭记

昨天看了创业纪录片《燃点》,基本符合我的期望以及豆瓣6+的评分。这部纪录片导演的眼光很“毒辣”,他们所选择的几个创业项目,除了那个美容中介外,基本都是濒临倒闭或者已经倒闭了。所以联系影片拍摄后这两年的动态,可以合起来叫做《燃点熄灭记》。

如果说这几个项目的创始人多多少少还都有靠谱的一面,或者说都有自己的特长,即便是现在被很多人称为是骗子的罗永浩,人家至少特长是忽悠,但是其中最弱的那位创业者安传东引起的争议是最大的。

我在豆瓣上看到不少短评都对他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认为他动用父亲一年打工赚的钱,来给员工发工资,然后创业失败后还回村里哭哭啼啼,这是巨婴行为。而且也没有人认为他的创业项目有丝毫靠谱之处。

确实这个安传东,从影片来看,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说有,也仅仅是比普通人的脸皮厚一些。但是这家伙运气好却让人不得不承认。 继续阅读“燃点熄灭记”

演员

最近看到家里那位看一部国产剧叫《欢乐颂》,就好奇地瞥了一眼,终于还是没什么兴趣,觉得邻居之间关系那么好太扯。等到网上遍布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讨论,加之最近实在找不到什么电视剧可看,就开始看了,全当消遣,谁知还真不错。

记得某青年作家曾大话导演就是什么都不会。不过看看国内的影视剧,拍得好的还真都是演员选得好的。那些自夸自己可以胜任任何角色的演员基本是扯淡,让葛优去演个正儿八经的人物,恐怕还是有点难度,至少观众接受不了。

本来这可能也不算什么,当年拍水浒、西游等等,对演员本身的特质都很看重,最典型的就是让六小龄童来演孙悟空。不过现如今,影视剧早已掺杂着太多利益因素,包括潜规则。

就像前段时间挺火的《老炮儿》,我试图去想李易峰演得好在哪儿,却硬是想不出来,或许这角色本身就是个平淡得让人记不起来的人。可后来看到连导演也承认启用这些热门明星是因为投资方要求考虑商业因素。

所以,对演员有坚持有追求的导演还是值得珍惜的。《欢乐颂》里虽然都是俊男美女,这一点跟很多国产剧很像,可是在确保用俊男美女的同时,导演还能把演员选得这么贴合角色,真牛逼。

我还感慨刘涛终于不用去撕心裂肺地演宫斗剧了,再演下去恐怕她老公都看她不爽了。这部戏做上女主角,还这么胜任,我很难想象孙俪会演得比她好。也算是翻身了。

但愿有更多好导演和好剧本,不但让好演员翻身,也让国内观众饱饱眼福。

《少帅》:失态的中国演员评价最高

国产剧的观众真是让我惊讶。

最近闲时看《少帅》,顺带百度一些历史知识,偶然发现观众对这部国产剧的一些评价,让我感觉很惊讶。

很多人说饰演张作霖的李雪健演技“震撼”、“碉堡”、“分分钟被圈粉”;相反,很多人认为饰演张学良的文章“演技太差”。

网友们被“震撼”的原因,我不用想都知道,无非是被李老师的“公鹅”派演技折服。

小时候上学路上遇到公鹅,它们总是突然暴怒起来,撑起翅膀朝你一顿猛冲,不管有没有得手,都昂起头怪叫几声,表示胜利,然后“凯旋”。

而李雪健和公鹅的类似之处就在于经常“失态”,这当然是为了彰显张作霖略显彪悍的马匪性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奇怪的节奏“呵呵”两声,骂一句“妈了个巴子”,然后放荡地怪笑一声,重音在后。

我并非侮辱李雪健老师是公鹅,只是如“公鹅”般失态的演技并不一定是好的标准,更不能成为把别人比下去的理由。

李雪健演得很好,但也没有到“震撼”、“碉堡”的地步,有些地方甚至有用力过猛、矫揉造作之嫌;相比之下,文章演得也不错,绝不至于“太差”。

有一个规律我早就发现,只要一个演员经常“失态”,演技评价绝对不会差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中国“科班”出身的演员太多,或者他们演的人物又总是过于“中庸”,所以总是很难见到有演员失态。于是只要有某个演员能够“超越”演技,失个态,大家就拍手称赞。

可是那些奥斯卡最佳演员们又有几个是靠“失态”获奖的?就拿最近的《荒野猎人》来说,小李子是在受伤后喘气都会发出怪声,可这完全是剧情需要,除此之外,你见过他“失态”吗?

当初得知文章演张学良,我顿时明白导演的心意:让混蛋演混蛋。

可是看《少帅》看了一小半,觉得张学良也并不混蛋,至少目前不是。但我并未因此对文章失望。

文章长的不像张学良,口音不像东北话,平常纠结的表情更不像历史照片里的张学良那样的云淡风轻、风度翩翩。可是你见过平常生活中的张学良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但对于一个20岁就率领过万军队抵挡数倍于己的敌军,小小年纪就面临各种风雨和人生抉择的小伙子来说,我并不认为文章的神情有任何问题。旧时拍照少,你我见过的那寥寥几张照片不能成为对照演员的标准。

不知道对中国的电视剧导演来说,观众的欣赏水平是不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如今抗日神剧备受诟病,可有点追求的电视剧又备受不公评价。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宿命

最近看了一部神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过这部电视剧,但是看到这名字,就以为又是什么泛泛之作,不比那些抗日神剧好多少。后来看到知乎上人家把它和《走向共和》相提并论,而且又都是张黎导演的作品,自然质量应该是有保证的,是有情怀的。

这部电视剧内涵非常丰富,真心佩服编剧作者。不过其中最显著的应该就是“宿命”。瞿家和杨家那是不必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简直要逆天,这些关系说影响了国家大局可能有点过,但确实是起到一些重要作用的。

另外一条隐藏的“宿命论”就是个人的命运了。拿杨立青来说,原来兴高采烈要参加叶挺独立团所在的部队,结果临时被人掉包,也不知道是杨立仁干的还是楚材干的,看杨立仁那时候那么轻松应该就是他了。

怕兄弟反目,怕兄弟投共,可是结果呢,叶挺团那边因为被当炮灰用伤亡惨重,杨立青躲过一劫,后来终于还是投了共,弟兄俩从此身处不同阵营。

再说杨立华,早年亲共,差点就嫁了瞿恩。结果临时被董建昌弄到苏联留学去了。杨立华到了苏联,却发现远非自己想象般美好,从此“迷途知返”,紧跟国民党,即便对“领袖”有微词,也并未改变政治立场,直到全中国解放。董建昌让她一起去投降,这次她不干了,不想再被别人拖着鼻子走。可是最终怎么样,从香港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擅长搞幕后交易和阴谋诡计,又比较装逼的杨立仁从气质上就更接近于当时的精英阶层和国民党领袖,而嘻嘻哈哈热情洒脱的杨立青则更接近共。两人也在各自的阵营中如鱼得水,而杨立青之前在国民革命军就很憋屈。这就从根本上解释了这种“宿命”。

而从家庭背景来说,虽说杨廷鹤的北洋高官身份对子女三人的事业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但他的“目光如炬,世事洞明”(董建昌评价)还是对三人有了很大的熏陶。他们奔赴广州后的为人处事和体现出来的个人素质,都直接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前程。

就拿立青来说,如果不是他不卑不亢,大大方方,如果他像许三多那样畏畏缩缩,躲躲闪闪,又怎能那么快同时得到瞿恩和董建昌的赏识。

立仁很能干,可是在毛是否去重庆谈判这件事上,天天接触情报第一线的他竟然不如他爹判断得准。自己的算盘每次都能被老头子轻易识破(除了抓瞿恩那次,这小子比他爸“强”的唯一的地方就是可以不择手段,哪怕出卖自己的良心)。从老头子那里只得一二,已可大有作为。

有些事,总是早就决定了的。

《Hello,树先生》影评

看这部电影的缘由很有意思,只是因为前几天在一个QQ群里看到有人发王宝强的那张有名的动图。那张动图我好像之前就看过,但这次我却注意起他的表情和动作,结果便是惊讶地发现是那样的真实自然、似曾相识,于是回复了一句“王宝强的演技真是杠杠的”。

王宝强抽烟

到了晚上闲时,又想起这张图,很容易便在网上找到,这张动图来自一部叫做《Hello,树先生》的电影,而且在豆瓣评分比我预想的高——7分。

我找来电影看,一开头就证明我的选择没错,那真实而又讽刺的广告语从农村路头穿过……不过我还是错看了。

我原以为这是部普通的喜剧片,开头的广告也只是在烘托喜剧的氛围,可没曾想这不是喜剧片,那段广告语也是整部影片的一个重要伏笔。

电影看到一半时,我就感觉到不对劲,往后也是很多人觉得揪心的部分。而这种揪心不同于以往的悲情国产片,它并不是来源于凄惨的场景和悲伤的对话,而是来自那隐藏在看似普通情节之下的残酷现实。

我没看懂,虽然我早就判断“树哥”是精神分裂,我老婆也没看懂,很多网友也是,我上网找到一些影评,一开始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再一想发现大多都很不靠谱,反而我先前的“精神分裂”判断是正确的。

这里举几个不靠谱的例子。

很多人认为影片后半部分都是幻想出来的,理由是后面有一段树哥在路边的画面跟先前几乎完全相同。仔细一想,这很扯。类似的论调在《后会无期》、《太阳照常升起》等一系列难懂的电影身上几乎都有。但导演没有理由毫无痕迹地突然从现实过渡到想象,而且想象得还那么合理。如果真是这样,那后半部电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难道只是为了叙述一个精神病人的白日梦想?虽说电影就是观众的一场梦,可人们走进电影院可不是为了看一个人的梦的。

还有人分析出树哥得了“精神分裂”,却对影片本身和王宝强的演技不以为然。其实得出“精神分裂”的结论并不难,类似的“幻觉”情节在《黑天鹅》中也有,但电影远没有这么简单,电影要讲的精神分裂背后的东西,包括树哥本身和其他人的因素。王宝强的病情从一开始就跟二猪对他的欺凌息息相关,注意是二猪,不是其他人(电影中他第一次出幻觉就是在得知自己家的地被二猪强占之后,病情的加重也都跟二猪有关,电影前半段表面上看起来树哥一切正常,可是事后想想,其实他早就不太正常了)。

为什么这么说?有人说所有人都看不起树哥,平时跟他客气也只是因为“面子”,抱歉,我还真没看出来。普通农村人之间的那种熟络和客气再正常不过,不存在什么“看不起”的问题。用《后会无期》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是没本事的人”,相安无事和平相处很正常。

不少人认为“树哥”这不行那不行,所以受到歧视,不过在我看来,树哥无论是头脑还是人品都很优秀,他的问题出在“态度”以及整个农村的大环境上。他太喜欢依赖别人,依赖死去的哥哥,依赖弟弟,依赖那个当了名师的发小……唯独不依赖自己。这一点是很多农村人的通病,总想着靠别人赏口饭吃,就没想过自己学点什么或者冒险做点什么。

另外谈到农村的大环境,就是重体力而轻脑力,换句话说就是反智。树哥的优势在脑子,可是他偏偏要去跟别人拼身体,于是干活干不好,打架打不过。

至于他的弟弟虽然也看不起他,而且是他最后彻底疯掉的导火索,但说实在的,他弟弟没有做什么太过分的事,最后打他哥是有点过了,但从他的角度来说也情有可原,他哥哥确实有点烦人。他弟弟就是一个沉闷而平庸的农村青年,就想安安稳稳开他的出租车,过他的小日子。这也是树哥想念他哥的重要原因。

王大治演的树哥的哥哥是个活泼而有想法的人,对树哥也很好,这一点恰恰与树哥的弟弟相反。

有人质疑王宝强的演技。不过我相信王宝强这次真的是“脱胎换骨”,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感觉不到,但是王宝强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甚至每一句话都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不是“像”,而是“就是”,恰到好处。也就是说,根本不像是演出来的。我这回才真正开始佩服王宝强,这绝不是普通演员能演出来的。

最后说点题外话,虽然中国的农村大同小异,我们村也不可避免地有傻子,找不到媳妇的也有。但我还是觉得《Hello,树先生》中的村民对二猪太过软弱。就拿我们村来说,如果存在这么欺负人的,占了人家的地,还无端挑事,让人下跪,村里的长辈首先第一个不答应,有点正义感的年轻人也绝不会任由二猪肆无忌惮,特别是在别人的婚礼上,早就直接给他拿下了。我不知道这部电影背后有没有真实的故事,如果东北农村真的发生这种事,那这个村确实不咋地。

《老炮儿》影评

无意间在某个问答型网站看到很多人表达对电影《老炮儿》的不齿,原因主要是“老炮儿”的“流氓”精神。

评价任何作品总要看它的时代背景,进而明白作者的创作初衷。在现如今中国极其恶劣的人文环境里,好好地走在大马路上都会被大声按车喇叭,随便排个队都被插队,坐个公交车都被手指戳、被大腿顶,我只能说,“老炮儿”精神很合我的胃口,虽然我不是老炮儿,我很多时候也是像老炮儿那么想那么干的。

如果你没有老炮儿的那种血性,但看了这部电影还无动于衷,乃至鄙视,我很怀疑你是不是太麻木,你是不是就是老炮儿瞧不上的那种人?

舌尖上的中国2:不得不单薄的美食宣传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前两天在电视上看了《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脚步》,这集借助家乡美食讲述了几个中国普通家庭的故事,几多辛酸,充满人文关怀。

我跟老婆说:“这舌尖还挺有追求嘛!”舌尖1我看过一些片段,只记得无休无止的美食镜头,感觉像美食商业宣传片。对于老婆这种吃货自然很有吸引力,于我则有些枯燥。 继续阅读“舌尖上的中国2:不得不单薄的美食宣传片”

甄云长你闯关好辛苦

gyc

因为有姜文参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看了电影《关云长》。看完后觉得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去看了下豆瓣,评分竟然只有4点几。

推荐给老婆看,老婆看完后说这什么玩意儿啊,豆瓣的评分很靠谱啊,怎么什么烂片你都觉得好啊? 继续阅读“甄云长你闯关好辛苦”

李小龙我的兄弟

李小龙我的兄弟剧照

前两天看了部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为我了解李小龙提供了更多素材。这部电影受到李小龙胞弟李振辉以及姐姐的支持,想必他们也提供了很多真实的资料,这一点在李振辉做客《鲁豫有约》时也能看得出来,总之肯定比胡编乱造的内地电视剧《李小龙传奇》靠谱得多。 继续阅读“李小龙我的兄弟”

私人订制:当你怀疑一部电影 你总能找到差评的理由

私人订制

昨晚作陪看了私人订制,原本不想去看的,因为不了解这部电影讲的什么,而且网上评价很差,说冯小刚“没有诚意”,但是看完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啊。

一向看不太懂影评人们的文章,这次自己的感觉跟影评人们相反,我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品味太低,也不想管太多了。但是今天无意中看到一篇差评,还是忍不住想说几句。

看完这篇影评,我大概明白这部电影招致恶评的原因了。主要包括:故事不连贯,“支离破碎”,批评群众是导致腐败的原因,讽刺暴发户等等。

先说故事不连贯,这电影确实有这个特点,比较特别,但这并非是冯小刚独创。我看电影比较少,但是我至少在王家卫的不止一部电影中看到类似的情况,我还在云集众多大牌导演的纽约故事中看到这样。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私人订制”的团队贯穿始终,这已经足够了。

而所谓的批评群众,要是没人说,我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就算是吧,群众导致腐败,这种说法当然有他的道理。对官场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当官的会面对多少诱惑和纠结,来自群众的当然不少。但冯小刚真正想说的显然不是这个,范伟的第一句话说的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剩下的自己去想吧,冯小刚能说到这一步已经算不错了。

再说说讽刺暴发户的问题,这是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故事。说实话,从这个故事开始,我心里就开始堵了,因为我并不确定宋丹丹饰演的角色是否真的需要“有钱人的一天”。不料宋丹丹入戏和出戏都很快,这也正常,毕竟这是电影。我不知道王朔或冯小刚是否真的只是想讽刺暴发户,但是我看到的是“人是一种情境动物”,不同境况下会有显著不同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讲,讽刺的是人无尽的欲望,另外这也是对贫富差距现状下人们各种复杂心态的反思。

私人订制的每一个故事,多少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深思,能对本人达到这种效果的电影并不多。最重要的是,我还乐了。

废话不多说了,通过私人订制恶评多这件事,我得出一个结论:当你怀疑一部电影,你总能找到差评的理由,而这种怀疑不管是源自自己对电影的特殊形式陌生还是他人说“没有诚意”,是不是都有点太鲁莽了?

军迷可看的俄罗斯最新电影《穿越火线》

俄罗斯电影穿越火线

前两天在地铁上看报纸说,中国最近引进了一部俄罗斯电影,叫《穿越火线》。俄国军方派了5000名士兵,以及各种武器装备配合电影的拍摄,战争场面很逼真。老婆就请我去看。

这部电影看完的感受是,军迷可以去看一看,里面有一些俄罗斯的著名武器,比如虎式装甲车、雌鹿武装直升机和T80坦克,不过除了装甲车外,基本都是很老的装备了,但也并不比中国现役的武器差。俄罗斯最新锐的像卡52和T-90都没有出现,毕竟这不是一部纯粹的战争片,主要是讲营救的。

当时报纸上的影评说这部电影在情节上有缺陷,一直到最后也没交代俄罗斯是在跟谁打仗,还讽刺地说难道是外星人入侵俄罗斯?所以我在看的时候特意关注了一下敌军的军服。本来我猜可能会影射解放军,因为俄罗斯一直把中国看成一个潜在作战对象。从电影里对方的钢盔来看,是有点像解放军的老式钢盔。不过后来看到对方的军服,我算是看明白了,这明明就是08年格鲁吉亚战争中的格军军服嘛!看来那份报纸的影评是真不能信。

后来老婆跟我说我电影里出现过2008年的字样,这更加佐证了我的猜测。而且我没记错的话,俄罗斯最近一场战争也是格鲁吉亚战争。还有一个证据就是,片中的俄军自称为“维和部队”,格鲁吉亚战争中俄军一开始也是这么称呼自己的。

看完电影后,老婆问我为什么喜欢军事,我一时语塞。我觉得男人喜欢军事是正常的,不喜欢才奇怪呢。

最后啰嗦两句,这部电影情节简单直接,跟好莱坞电影相比,没有那么多剧情上的奇思妙想、主旋律以及过多的爱情啥的,不过好处是看起来没有太多思想负担,而且各种武器装备和战争场景也够让人目不暇接的了。跟天朝的同类电影相比,那更是真实了,没有什么刻意的伟光正。而且据说本来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中国合伙人》观感

今天闲来没事,看到《锵锵三人行》有一集在聊《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挺火,听雨跟我推荐过,一直也没看,先看看他们怎么聊也好。

因为微博上有人说《中国合伙人》只知道强调赚钱,不如《硅谷传奇》,鉴于锵锵经常和主流观点唱反调,我本来以为锵锵会赞扬这部电影一番。

谁知许子东和梁文道一直在批判,好像是说黄晓明演的主角明明触犯了美国的法律,却打同情牌,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容易了。

后来在节目下方看到有人评论说,看完锵锵看合伙人,发现压根不是锵锵讲的那么回事。于是我也找来电影看,我跟那位评论者居然有相同的感觉。

另外,我也不太认同微博上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这是部不错的电影,至少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

中国合伙人 继续阅读“《中国合伙人》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