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错误:美军司令说过中国军机的拦截一直安全和专业?

国内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标题党,相对来说,外国媒体在这方面就比较专业和客观。但相比标题党,更不可接受的是翻译错误,而且是主观故意的翻译错误。 继续阅读“翻译错误:美军司令说过中国军机的拦截一直安全和专业?”

从负责任的传统媒体到不要脸的新媒体要用多久?

十几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就接触凤凰卫视,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接触了凤凰网,再后来了解到了凤凰网的艰难创业史,也感到佩服。

凤凰一直是一个权威中立的象征,凤凰网也基本继承了卫视的这一特征。翻看过去发的一些微博,我在13年的时候还称赞凤凰网的历史频道犀利: 继续阅读“从负责任的传统媒体到不要脸的新媒体要用多久?”

那个姓和名菜头的作家

我知道和菜头(英文译名Hecaitou,参见下图)这个人至少已有十年的时间,那时他是一个知名博客,他的博客上总是发表着长长的文章,我水平有限,是看不太懂的。

知道这位作家的缘由大概是偶然一次看到他辞去航空公司工作独自去北京闯荡的传奇经历,又或者更早。总之这很契合我当年从事业单位出走去大城市打工的经历,对我是一种鼓舞。

于是我把这篇文章转到了当时的校内网,也就是后来的人人网,并且附上自己的几句感言。可是当时的校内网还停留在“看看我现在多牛逼”和“看看我现在多好看”的层次。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同窗对我这种文艺青年,或者是很多人口中所谓的“伪文青”,大概是不屑于理会的。

后来发现,我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威廉唐同学经常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这位和大作家的文章。又后来发现,当时我膜拜的罗振宇先生动辄提到和菜头,说他的这位好朋友又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

我再去找和菜头的那个名叫什么驴槽的博客,却找不到了。这让我很疑惑,对于我们这种网站迷(姑且这么称呼吧,毕竟我不是专业做网站的)来说,放弃一个权重很高的域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不过我总算找到他在微信的公众号。发现这家伙人气还真不低,每篇文章都有好几万的阅读量。而那些文章依然很长,让我觉得既啰嗦又晦涩,似乎总要把一个浅显的道理用深刻无比的论证来讲述。关于这点看法,不知道是因为我的水平有了提高,还是因为我停留在了以前的水平,可是后来我再没机会去验证了。

因为更让我疑惑的是,我找不出他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赚钱的方法。当时的公众号既没有打赏功能,也没有放置广告的功能。而原来的博客网站是随时可以放广告的。

我疑心微信找他这样的人气作者去公众号安家,抬高公众号的人气,而放弃原来的博客显然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能够解释我心中种种疑惑的唯一答案。

我把这个猜想变成和大作家某篇伟作下的评论,想得到他的某种确认,可下一分钟等我再去看自己的评论时,发现连文章也看不了了。显然,我触犯了和菜头的某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被果断拉黑了。

于是我再也无法欣赏威廉唐在朋友圈分享的那些人气爆棚的哲理文章,而和菜头大概早就通过打赏和广告功能赚得盆满钵满了。

我多多少少能理解和菜头,因为我也是一个敏感的人,可是我不太理解的是,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捏死过一只蚂蚁了……

相关文章:“菜头”的正确英文翻译是什么?

小道消息和老道消息

当小道消息三天前发布的最近文章,也就是上上篇发布的消息的阅读量才过一万时,老道消息昨天发布的最新文章的阅读量已经是四万多。我之前从未刻意去关注过小道消息的阅读量,但是对老道消息的这个阅读量,我却一点也不感到意外。顺便说一句,我大概有一年没有看小道消息的文章了。我对其主人Fenng没有任何成见,我也欣赏他的各种真诚的分享,他可能不是互联网行业的顶尖人物,但是他的分享精神还是值得钦佩的,每个行业也都需要这样的人,来总结经验,启发从业者。

也许小道消息和老道消息并不具有什么可比性,前者相当于个人博客,充满个人特色乃至情绪化,而后者则更像是一份报纸,属于团队运作。

毫无疑问,相比成名很早的小道消息来说,老道消息借鉴了前者的名号,这种做法即便是在抄袭成风的互联网行业,恐怕也不受人待见。

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老道消息的影响力日渐增长,甚至超越小道消息。这个结果居然也不令我觉得太意外。

老道消息文笔老辣却又处处透着真诚,尽管某些文章被公认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洗白文,却能保持总体上的说服力。

相比而已,小道消息更像是某种披着深层心灵鸡汤外衣的中浅层心灵鸡汤,他的文章似乎很有情怀,也能给人以启发。可看多了又似乎只是老调重弹,以至于有心灵鸡汤的嫌疑。又或者说,大家觉得即便是心灵鸡汤,又有何妨。

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大量新人涌入,即便是很多老人,也愿意认定某个人物不松口,这大概相当于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IP”,因此小道消息总能保持着比较巨大的影响力。又或者说,这个行业里任何一个有些地位的人物,只要愿意或者热爱每个星期写个一两篇的评论,抱着拥抱屌丝和批评巨头的准则,吸引一大批粉丝是绝无问题的。

至于你应该选择粉哪家,当然是你个人的决定,但从阅读量来看,时有新意的老道消息无疑更加成功。看来老调重弹总是不太讨喜的。

如此下去,锵锵三人行停播指日可待

后记:本文9月9日发表三天后的9月12日中午,凤凰卫视官微宣布锵锵三人行停播。媒体纷纷马后炮地分析停播之前的种种“迹象”。我的预测这么快应验,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巧合,因为我已经一年左右没有关注这个节目,对那些“迹象”也一无所知,但停播只是早晚的事。有人认为停播是上面的意思,但我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分析。少一些阴谋论,多一些独立思考,世界会更加美好。我也相信文涛等栏目组成员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为证明此文发布日期的真实性,以下是百度快照9月10日的收录情况截图:

捕获



曾几何时,我也算是《锵锵三人行》的忠实观众。那大概是2011年到2015年这当儿,虽然不是每集都看,但时时想知道他们又聊些啥。忙的时候可能看得少些,但只要是吃晚饭的时候有些无聊,想看节目的时候,就会想起锵锵。

大概是从一两年前开始,不那么热衷了。看得越来越少,反而是看《总编辑时间》比较频繁。直到大约两个月前,因为政策原因,凤凰卫视的所有节目都不再在凤凰网播放,自然是想看也看不了了。

今晚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祥预感,这个号称凤凰台最长命,亦或是全中国最长命的谈话类节目,也许真的离停播不远了。

搜了一下微信公众号,发现有叫做“锵锵三人行”的号,可是竟然连认证也没有,不知真假。点进去一看,居然有窦文涛的祝福视频,浏览量也上万,看来不假。

可是偶尔才更新一条的频率,相比任何电视节目的公众号,恐怕也是太慢了。这也正像锵锵在任何社交平台的风格。

我猜锵锵的团队肯定不是没想过多多利用社交媒体,但也许是因为政策的原因,不敢大张旗鼓,只能低调行事。

如今,唯一的网络导流渠道凤凰网也戛然停止首页推送,锵锵的流量难免出现断崖式下跌。这种下跌在十几年前乃至几年前,也许都是窦文涛他们所不以为然的。据说当时台长要求凤凰卫视为凤凰网提供协助,那边还不情不愿。

锵锵的团队也许早已习惯了低调,正如窦文涛所抱怨的,播放时间都安排在深夜的冷门时段。可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过于低调恐怕就是慢性自杀了。播放量如果不高,就怕连嘉宾都不好请。

那些从锵锵走出来的大V,哪个不是早就有了自己的自媒体渠道,梁文道、马未都、叶檀、马家辉,并且都搞得红红火火。

就连窦文涛自己,都在某个网站开通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但是恐怕是因为宣传不够,投入不够,我都忘了到底是在哪个网站。

细想为什么连我这样的热心观众都逐渐冷落了锵锵,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如今人的注意力实在是太稀缺了,而且有了比锵锵更好的信息获取渠道。

曾经我还在替锵锵栏目组担心,万一哪天窦文涛不做锵锵了,或者临时出差,全中国究竟有谁能真正替代他呢?

记得有一次是央视跳槽过去的一个主持人代班,但效果不太好,网络评价也不高。

后来看了罗振宇的节目,我一拍大腿,这家伙就能替代窦文涛啊!如今想想,不仅这两人性格很不一样,不存在替不替代的问题。就算你让罗振宇去主持锵锵,也早已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了。人家罗胖的得到是做得蒸蒸日上啊。

当年罗胖在罗辑思维策划会里说的,脱口秀必须是单人对着镜头讲,还真就是这样。现在自媒体哪个不是这样?常年在央视接受业余主持人提问的局座,都开始了单人脱口秀的生涯。人们也愿意直视这些家伙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锵锵曾经自鸣得意的“铁三角”,在我最后看锵锵的记忆里,好像梁文道和许子东已经许久没有出现过。就连马家辉似乎也忙着闭关写长篇小说挑战自我去了。就算出现了,恐怕也难以恢复当年的收视辉煌。

他们三四个人形成的小气候,他们的谈笑风生、嬉笑怒骂似乎离这个时代渐渐远去。宁愿这变成一种回忆,却不愿其发生在当下。也许观众更愿意成为谈话的其中一人吧,而单人脱口秀正能造成那样的错觉。

锵锵三人行当然还是有一大帮铁杆粉丝,只要你想,永远都能有办法看到最新一期的锵锵。可是仅靠这一帮铁杆,能支撑锵锵在这个多变而快速的世界走多远?只能拭目以待了。



后记:这篇文字是2017年9月9日晚的一时感慨,写的比较乱。这里总结一下文章想说的锵锵三人行可能停播的三点原因:

  1. 单人脱口秀大行其道,三人对话的节目形式越来越不合时宜,而且越来越有老生常谈的味道;
  2. 锵锵三人行过于低调,观众注意力容易被其他节目夺走;
  3. 凤凰卫视网络播放被禁止,锵锵三人行失去唯一推广渠道。

相关阅读:锵锵三人行英文译名的无奈

中国新闻网比凤凰网和网易新闻差在哪里?

中国新闻网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媒体,像凤凰网、网易新闻这些网络媒体的很多文章都转自中国新闻网。

而且中国新闻网很正规,不会发一些无厘头、标题党的内容,更不会发文不对题的垃圾内容,至于说无聊的娱乐八卦和香艳的图片,也是很少,而这些内容在凤凰网、网易新闻这些媒体都是随处可见的。

可是为什么中国新闻网貌似还是干不过私营的互联网公司呢?我看了一段时间中国新闻网,发现问题其实很明显,但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进,也许是事业单位的体制所决定的。

这让我想起原来在政府网站工作,很多问题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但其中大多数问题我提了三四年还是没有改观,只能说无能为力。这类问题在商业公司半天就能改完,但是在事业单位,比登天还难。

目前看到中国新闻网最大的问题就是评论问题,点击发布评论后,你是看不到自己的评论的,评论要审核,而且我的评论似乎从来就没有通过审核,因为我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审核结果的通知。可是我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带有敏感字眼的评论,所以这个问题对用户体验影响极其恶劣。

相比较,网易新闻最大的特色、最吸引用户的就是它的评论,很多人去网易看新闻就是为了看评论。现在的新闻当然是讲究互动的,你不让用户评论,只让用户看新闻,这和传统媒体的报纸有什么区别?

而凤凰网评论虽然做得也不好,但人家凤凰网没有底线啊。每天所有版块就都是带有性暗示的美女图片,也能吸引一大批用户啊,而且人家凤凰网还经常发一些文不对题、莫名其妙的新闻,为的就是让你用户点击,他们编辑好拿绩效奖啊。

在这方面,中国新闻网当然是很有节操的,人家不愧是事业单位背景,从来不搞这些花哨,就老老实实做新闻,这是很值得鼓励的。

但是在认真做新闻的同时,能不能也稍微改进一下用户体验呢?

另外,中国新闻网有一个技术细节让人无语,其不带WWW的chinanews.com域名竟然打不开,没有跳转到www.chinanews.com,这对用户体验和网站权重都不利。

微信新贵和网站旧胄:天壤之别

昨天写了毒舌电影的事,写完后仍然在思考。比如,我为什么对这个公众号情有独钟,看他的文章不算多,可是对他被封却这么难过;又比如,为什么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他情有独钟?

你说他写得好?那是当然。可是“好”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见过太多“好”的媒体了,从以前的网站,到后来的微博,再到“公众号”。

网站出现后,内容在走下坡路,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新媒体的这一发展历程,竟然让内容变得越来越好。于是“好”的标准大大提高。而以往的那些“好”媒体,比如一些知名的网站、博客,在这些新秀面前顿然失色——注意,我说的是“一些”,不是“全部”。如果不是偶尔有其他事物的提醒,他们都不会再出现在大脑中。

具体的网站/博客名称就不提了,这里面有我喜欢的,但更多的是我历来都不太喜欢的。

我不喜欢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在沽名钓誉。他们的内容说得过去,但远远没有好到和他们的名气相称的地步。他们仍然具备一定的人气,唯一的原因仅仅是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体量,积累了一定的人气,或者说他们做得早,内容又说得过去。

但在后起之秀面前,他们早已一败涂地。只有一些创始人还在固执地“坚持”着,试图维持自己的一点价值。

这样的“坚持”当然是能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的,但有利就有弊,他们为了勉强维持自己的名气,牺牲的却是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那些鸡汤文不仅不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好处,还让自己处在一种错觉中,以为“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可是,扯淡吧你!

借用马哲的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强力干涉,毒舌电影应该能一直很好地发展下去,而那些陈腐的网站只会一天天消亡下去,可是现实却是,优秀者被摧毁,而平庸者尽管已经变成了行尸走肉,却仍能活下去。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

不过,让我们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垃圾总会沉沦的。

“毒舌电影”到底为什么被封?

昨晚手机信息推送说“毒舌电影”等一批公众号被封,后来说是永久停封。当时感觉就像是晴天霹雳。

倒不是说我有多喜欢这个公众号,我后来才知道,很多人每天就指着这个号呢,说是“睡前读物”。比起他们我差远了,我也就是偶尔看看。毕竟只是一个影评公众号,我有那时间多看看电影多好,老看影评干嘛?

但是我对这个公众号确实是有一些特殊的感情,而且不得不承认,人家写得确实好,有干货。

现在已经忘了当初是怎么知道“毒舌电影”的,应该也是偶然,可能是从别的公众号看到的。但是“毒舌电影”一上来就吸引了我。大概是因为它的博学和批判。

看惯了SEO型的文章——也就是废话连篇、炒冷饭、堆砌关键词的文章,毒舌电影等一批公众号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我虽然工作中也涉及到SEO这么多年,但向来很讨厌那类文章,一直推崇“内容至上”。所以看到这些内容好的微信公众号不用靠SEO,也能玩得风生水起,心里挺高兴。

但就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咔擦砍了。好在现在他们还有APP、微博还在。希望他们能东风再起。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次误杀,不过网上传言满天飞,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有的说是因为他们搞线下观影活动,播放未经审核的电影,触碰了总局的底线;有的说是因为他们抨击国产电影电视剧,损害了某些电影公司的利益;也有说是因为接受了外国投资;甚至还有说什么ZZ和娱乐本是人性两面云云……

不过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冤,我也一样,大家都觉得原来封封卓伟没话说,但封到“毒舌电影”这样的公众号,委实不理解。

具体内情咱也不清楚。不过如果是当局这么弄,恐怕还是得不偿失的。

我也是通过这次事件,才知道“毒舌电影”影响力那么大,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很爱看。而且去年年底刚刚融资,估值3亿。而他的内容也并没有什么ZZ不正确的地方。

这么一弄,对其他没被封的微信公众号来说,也是一次很大的警示,以后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谁又敢说半句出格一点的话?

今天吃早饭时,想起“局座召忠”公众号。打开一看,还好好的,还在那边祝福刚考完试的高中生,说很多高中生也是他的读者,现在真的是90后00后的天下了。

我突然想,“局座召忠”会不会哪天也被封了,毕竟树大招风,老爷子话又多。但又想,人家毕竟曾经是体制内的,哪有那么容易被封呢?就算被封,也有办法解开吧。

一条新闻看几大门户网站的政治和新闻敏感度

同样一条新闻,不同门户网站起了不同的标题。有的平庸无奇,让人毫无点击的欲望;有的十分有亮点,一看就有点击的冲动,意味深长。

政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真不是谁都有的,即便是新闻科班出身也未必懂政治,甚至未必懂新闻。

我们只看习总那条,其他的可以作参考。

sohu
搜狐

继续阅读“一条新闻看几大门户网站的政治和新闻敏感度”

谈谈罗辑思维会员

ljswst

原来这篇博客的标题是《罗辑思维会员号值得买吗》,写的比较啰嗦,给删了。这里简要归纳一下我那篇博文的要点:

1.感谢罗辑思维,特别是他的微信公众号,在我那段纠结的日子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2.佩服罗振宇坚持、实战和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

3.作为罗辑思维首批会员,下面给罗辑思维提两个意见:不要只关注年轻人或者大学生群体,知识社群应该包括各式各样的人,看到那些大学生欢呼雀跃,我这个早已大学毕业的人很没有归属感;

4.要调整现有的广告模式,弥补内容定位和广告模式之间的沟壑,试问有几个知识分子愿意在微博写给母亲的话,只为了换一次抽奖机会?要找到适合自身气质和定位的广告运营方式,这一点可以学学facebook和豆瓣。

知行博客原创,本文地址:http://www.sunyansong.com/luojisiwei-membership-worth-buying-ornot/,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