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最可怕之处:对背景资料的深入掌握和利用

对很多翻译项目来说,背景资料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个比较复杂的产品,如果缺乏对其足够的了解,很难对其资料进行较好的翻译。

客户有时会提供一些上下文或解释,但往往帮助并不大。译员需要的不仅仅是上下文,而是对产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掌握。 继续阅读“机器翻译最可怕之处:对背景资料的深入掌握和利用”

自由职业者:千万不要陷入上班族的固定模式

前段时间和国外的自由职业者交流,聊了聊平常的工作地点,有一个哥们的工作方式让我十分惊讶,又给我很大启发。

不同于大多数自由职业者,他说他经常去不同地点工作,而且还都是些喧嚣的场所,甚至包括火车、车站、机场。 继续阅读“自由职业者:千万不要陷入上班族的固定模式”

孙晓云《书法有法》之捻管岂为偏道?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但认真练毛笔字也就这两三年的时间,一开始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得其法,更准确地说是太想当然,以为写字就跟画画差不多,照着描就行了,我想这也是很多甚至绝大多数书法练习者的误区。 继续阅读“孙晓云《书法有法》之捻管岂为偏道?”

谷歌翻译社区不如叫谷歌翻译题库

前两天知乎有人向我提问:如何看待谷歌翻译社区?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个社区,虽然这两年我在译后编辑项目中多次使用过谷歌翻译。

经过查阅,原来谷歌在2014年就已经上线了这个“翻译社区”,旨在邀请译员帮助反馈和改进翻译质量。 继续阅读“谷歌翻译社区不如叫谷歌翻译题库”

翻译或解说:少一些卖弄好吗?

今天凌晨看了中央五套直播的热刺对阿贾克斯的欧冠半决赛的最后30分钟。看到最后忍不住发了一个朋友圈,吐槽了一下央视的解说,以至于错过绝杀球。

当然由于绝杀球是在超出预订补时时间后的第二秒打进的,央视的解说员们大概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并没有做太多发挥,甚至让人怀疑这个绝杀球到底算不算数,能不能帮助热刺晋级。

我为什么想吐槽央视的解说,一是觉得最后一分钟进球不太可能,不如玩一下手机,二是觉得央视解说太卖弄。所以今天顺便写写翻译中的卖弄行为。 继续阅读“翻译或解说:少一些卖弄好吗?”

名称翻译有多少忽悠成分?

最近打开联想的Thinkpad,看到电脑启动时出现的“Lenovo”,就经常想起前段时间做的一个翻译,觉得不值。

话说那天一个认识不久的人来找我,说是请我帮他朋友翻译一个公司名称。我当然也乐意帮忙,三下五除二提供了几个选项,并且一一附加了说明。可是对方来拿译稿的时候,却满腹狐疑,怪我“没有直译”。 继续阅读“名称翻译有多少忽悠成分?”

十三邀书法题名直接抄袭古人作品

十三邀是我比较喜欢的采访节目,每次看节目时都会瞄几眼右下角的书法题名。

在当前影视节目中,真正写的好的题名并不多见,也就张艺谋的近作“影”字写的还不错,据说出自某个青年女书法家之手。而“十三邀”这几个字虽然写的还不错,有些真正书法的味道,但万万没想到竟为抄袭。 继续阅读“十三邀书法题名直接抄袭古人作品”

五一调休日记事

要不是看到女儿幼儿园的放假通知,还真忘了五一节还有调休这码事。她前天晚上问为什么星期天还要上学,我们尽量解释,可我知道这件事很难解释明白。就连我自己,其实也不太懂这样的安排。

按照平时的习惯,周末是该休息休息了,即便是有工作,基本上也是在家抽时间完成,一样可以得到放松,那种感觉是和工作日不一样的。

许久没为国内公司工作的我已经基本忘了调休是什么一种感觉,我甚至好奇,在这样的调休日,员工们真的有积极性去工作吗?被打乱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感觉能好吗? 继续阅读“五一调休日记事”

关于“写日记”这件事

在最新一期的十三邀第三季中,许知远问木村拓哉,你会在写日记时发现另一个自我吗?木村拓哉的回答是,写日记时的我和正在镜头前的我没什么不同。

许知远在采访结束后委婉地表示,木村拓哉的自我被完美的偶像人设压抑在一个角落里。而我在看完采访后甚至怀疑,他年轻时的那本写真日记有可能并非他本人所写。因为日记里那个有点多愁善感又喜欢思考的人,和采访中那个循规蹈矩的人,不像是同一个人。

当然,我这里有点扯远了。我只想谈谈写日记这件事。 继续阅读“关于“写日记”这件事”

自由职业者最怕什么?

作为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我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拖延症的。好在自从成为自由职业者以来,我在时间管理方面精益求精,基本上已经做到不拖稿不延期了。不过这和我的工作性质也有一定关系。翻译这项工作和创意型工作不一样,时间还是比较容易掌控的。所以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很多译者会出现拖稿的情况。 继续阅读“自由职业者最怕什么?”

人若无好恶

之前听说一个故事,说马克吐温不喜欢听废话,有一次去教堂,原本打算捐30美元,结果神父演讲10分钟时,马克吐温不耐烦,只想捐10美元,后来神父磨叽了30分钟,马克吐温不但一分钱没捐,反正拿走10美元。

这个例子听起来有些极端,但反映出马克吐温的某种个性,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人都应该是有好恶的。人若无好恶,我不能想象这是个什么样的人。鲁迅说他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这当然又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奇怪的是,我所喜欢的优秀的人,也都是好恶分明的。 继续阅读“人若无好恶”

社交网络:有人用它炫耀,有人用它思考

今天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在博客和微信朋友圈中似乎很少发什么开心的事情,可是实际上我生活中开心的事情也并不少。

而我发的都是些什么呢?我想了一下,大多数是思考和记录。比如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包括转发的一些文章),比如记录一下最近的练字。提起练字,炫耀的成分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并非重点。因为朋友圈中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懂书法。如果我单纯只是为了炫耀,完全可以投其所好,像很多书法练习者一样多发那些以极慢速度临摹出来的楷书,而非即兴创作的行书。

继续阅读“社交网络:有人用它炫耀,有人用它思考”

是互联网变了,还是我变了?

经常感慨互联网变了。比如说十年前喜欢的一些小论坛、小网站统统不见了,域名经常是处于待售状态,感觉互联网用户都被巨头们吸走了,像微信、微博、抖音乃至贴吧;再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ChinaRen在我心里就是大学班级的最后根据地,可是连我自己也已经N年没登录了。 继续阅读“是互联网变了,还是我变了?”

谷歌翻译的几种典型错误

谷歌翻译一直是机器翻译领域的领头羊,但蹊跷的是在谷歌翻译的翻译结果中,竟然会出现一些典型的低级错误。

但是这些错误之所以没有被解决,也许恰恰体现出谷歌翻译的某种优势,即谷歌更重视和擅长对语义的理解和翻译,而非形式上的自然和通顺。这一点要超过其他一些机器翻译软件以及很多人工翻译。 继续阅读“谷歌翻译的几种典型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