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兵应如何理解和翻译?

有本书叫《华彬讲透孙子兵法》,其中作者华彬表示,《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中的“奇兵”,说的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所谓“出敌不意的军队”。对于这个说法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我们在理解和翻译“奇兵”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

根据百度百科“奇兵”词条,这个词有两种解释:

(1)古代军制中的兵种之一。

(2)指出敌不意的军队。崔湜《塞垣行》:“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

这也符合我的猜想:奇兵不仅仅是指“出其不意的军队”,但也不只是指“预备队”。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翻译中遇到的一些常用的术语和名称,特别是公司名称和产品名称,它们往往本身就是双关语。使用频率很高的“奇兵”一词很可能也是如此。有可能它一开始的意思确实是“预备队”,可是用着用着,它具备了另外一种含义,就是“出其不意”的意思。又或者,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双关语,因为“预备队”的使用本来就是“出其不意”的。

所以我们在翻译“奇兵”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一点。由于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双关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决定,是把它翻译成“预备队”,还是把它翻译成“出敌不意的军队”(突袭者)。前者的翻译是“reserves”,后者的翻译是“raiders”。

而在翻译英语中的“预备队”和“突袭队”等相关概念时,是选择直译?还是意译成更有文采更加本土化的“奇兵”?这就要考验译者的智慧了。因为这同样要充分考虑到语境,甚至还要考虑到语句的通顺。

比如,军队指挥官在某一场战役中使用了预备队,可是用砸了,并没有取得胜利,那这时候就不能意译成“奇兵”;再如,根据上下文来看,这支突袭军队规模较小,有敢死队的性质,那可能翻译成“敢死队”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