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阿灵顿说,包括TechCrunch在内,来自媒体记者的报道都是没有价值的,应该让当事人自己来写报道。 我并不是 TechCrunch 的创始写作者,事实上,我是从最近开始才在这上面写的文章多了起来。在我跟阿灵顿合伙的时候,我只不过是给他提出一些建议而已。所以阿灵顿关于专业的媒体记者比不上当事人亲口讲述的概括,也只是他自己的观点。阿灵顿本人并不是记者出身,他是一个“当事人观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他写的东西是基于他作为一个当事人的视角出现。他并不信任记者要做到所谓的客观中立,认为只会折损很多内容,他觉得两个相冲突的观点放在一起,就可以让人们知道所谓的中立。虽然他尊敬专业的记者,但是他自己并不希望变成这样的人。

Keith Teare

TechCrunch联合创始人 Keith Teare

BTW, Twitter 的创始人迪克·科斯特罗曾经毫不留情面的给 TechCrunch 的记者们上了一课,他说你们这些专业记者写出来的东西都读不懂,因为记者是专业写稿子的,所以他对这个行业根本不了解。他们什么都没有经历过。有理想又有钱的科斯特罗自己开了个 Medium,希望所有事件的当事人,比如一家公司的创建者,或者久经沙场的投资人,或者伊拉克战场活着回来的士兵,亲自来写文章放在上面。

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95237

参加2013 TechCrunch上海峰会

techcrunch上海峰会

本周参加了国外知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在上海的峰会,TechCrunch最近开通了中文站,然后就搞了这样一场大会。

按理说,这么牛逼的科技博客的峰会,起码也来些大佬什么的啊,可是大佬真没有。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人,估计一个都不认识。会议嘉宾里,也就91无线CEO胡泽民和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最有名气,另外还有龚海燕和戴志康也比较有名。

也许是因为没有大佬,所以这场峰会似乎并没有引起媒体界的什么动静。但比起我参加过的其他互联网大会,这场大会毫不逊色,不论是有名的还是没名的,都是很真诚地分享。基本上观众也听的特别认真,没什么人聊天。

持续两天的演讲和圆桌会议嘉宾中有不少投资人,还有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高管。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中国人以海归居多。所以,好几场是用英语讲的。我虽然是英语八级,但是乍一听还是有点吃力。

观众里面也有不少是老外,这其中不仅有白人,也有韩国人,另外还有一些人来自香港、台湾等地。

上海TechCrunch峰会2013会场

会场不大,而且有很多空座。不知道是报名的人太少,还是门票太贵。我问了一家公司,他们部分票是申请的,其他是买的,1000多元一张。之前我在微信里还看到有人声称他的票值3000多,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的票是以牌巴子博客的名义申请的,没想到居然会通过。

会场外的展区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新颖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其中韩国厂商的展台宣传比较到位,工作人员会说英语和汉语,很乐于介绍,而且会赠送中英文的宣传册。中国的展台就没那么主动了,连宣传册也没有,往往只有一张说明书,有的连说明书也没有。不过部分中国展台比较热衷于让你加他们的微信,或者参加抽奖,然后送小礼品。我因为急着去会场,看演讲比较多,没拿到什么礼品,之前随便拿了件TechCrunch的T恤还小了。

展台中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还是很少,我记得的产品基本只有两个,一个是韩国的一个用于教给小孩恐龙知识的应用,你可以把恐龙每个部位的骨骼拼接完整,另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智能戒指”,不过这个戒指目前只能用于在手机上显示你的社交网络帐号,功能过于简陋。其他的产品你貌似是看懂了,但是看完介绍后还是不清楚到底是干嘛用的,还有一些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见怪不怪了。

参加这种行业大会,我发现往往是越小型越没有大佬的会议,越是比较有料。记得之前看到知名记者曾航说真正牛的东西人家不会在台上跟你分享,我想大佬更是如此,相反一些不太知名的人愿意说一些真话。

现在互联网行业各种大会不少,有多少是有料的,我想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