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应如何理解和翻译?

今天看到南华早报的一个报道,挺有意思的。说是美国的一个作家叫迈克尔·皮尔斯伯里,对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的翻译产生了一些疑问。

他觉得,中国人把“韬光养晦”翻译成“等待时机,打造力量”是有问题的,实际上”韬光养晦”的潜台词是说“准备复仇”。他觉得中国的这个翻译蒙蔽了美国的政府。而且这个作家还是白宫的顾问,并且写了一本相关的书籍叫《百年马拉松》,影响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

这还不是最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是一帮中国的专家,不断跟美国解释说,你不要误解我们“韬光养晦”的意思。比如有人早在2010年就说 “韬光养晦”可以翻译成“hiding its light”,然后又说这么翻译也不确切,其实应该翻译成“keep a low profile“更好些。但这些给我的感觉就是越描越黑——这些翻译真的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美国人产生这些想法都是很正常的。一方面中国的实力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不得不引起美国的警惕,所以你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来看待你,以及他怎么来理解你说的话。

再加上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美国的这些专家就想在中国的这些政策里挑刺,然后拿给特朗普看,让他产生对中国的敌对情绪,从而影响他的决策。而且他们也需要在美国国内营造这么一种氛围。

所以中国专家有什么好解释的呢?韬光养晦,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知道它大概是什么意思。由于它是一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确切地知道它每一个字的含义,就包括我也是查了百度百科,才知道它的典故,才知道它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养精蓄锐”。

但是我们大概都知道它是说要低调、要保存实力。那你低调,你保存实力,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国家的外交应该做到不卑不亢,你如果忍耐过多,那说明你很可能是有一些别的目的,起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美国之前没有说这些事,是因为你的实力还不够强大,而不是因为美国人傻。现在你实力强大了,它自然会把这些事拿出来说。

所以我觉得这都很正常,我们没必要再去不停替自己辩护,说什么我没有那个意思,你这样翻译是不对的,我不是要怎样怎样,这不是权宜之计什么的。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问题并不在翻译上,而在每个人的理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