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或解说:少一些卖弄好吗?

今天凌晨看了中央五套直播的热刺对阿贾克斯的欧冠半决赛的最后30分钟。看到最后忍不住发了一个朋友圈,吐槽了一下央视的解说,以至于错过绝杀球。

当然由于绝杀球是在超出预订补时时间后的第二秒打进的,央视的解说员们大概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并没有做太多发挥,甚至让人怀疑这个绝杀球到底算不算数,能不能帮助热刺晋级。

我为什么想吐槽央视的解说,一是觉得最后一分钟进球不太可能,不如玩一下手机,二是觉得央视解说太卖弄。所以今天顺便写写翻译中的卖弄行为。

当时的情况是,有一个热刺的球员戴着面具争头球,可能由于面具影响了视线,以至于在顶头球时稍稍顶出横梁,并且随后拿下了脸上的面具。

央视解说将其形容为古代的“卸甲而战”。我当时觉得这明明就是“装逼失败”,哪有什么“卸甲而战”的英勇和悲壮?

由于我只看了后30分钟的比赛,所以想当然地以为这名球员戴面具只是为了耍酷,因为这种做法是有先例的。不过后来经过查阅才知道,他是面部有伤。

所以,这算是我误会了央视的解说,于是赶紧删掉了朋友圈,以免贻笑大方。

不过相比一些优秀的足球解说员,我还是觉得今天凌晨的解说差强人意。尤其是后来我看了PP体育詹俊对同一场比赛的解说,央视的曾侃和宫磊差的太远,简直是云泥之别。


一方面,央视解说员显然缺乏热情,解说这场比赛对他来说好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顺便卖弄一下文采,以至于即便有绝杀球,也淡然处之。

虽然说解说员不应该掺杂过多个人感情,但适当释放情绪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至少说明你对足球还是热爱的。对解说员来说,这种情感的适度宣泄和对足球的热爱难道不也是一种职业素养吗?

另一方面,央视解说员缺少对必要信息的说明和解释。比如,在我观看比赛的后30分钟里,我几乎没有听到解说员提到过,如果热刺再进一球会带来什么结果?客场净胜球是谁占优?谁将能够晋级?热刺是否还需要进两球才能晋级?

而这些对于没有观看全场比赛或者对晋级规则不是很熟悉的观众来说,都是疑问。

就包括前面提到的戴面具的事,他当时并没有顺便介绍这名球员戴面具的原因,很多观众一定也和我一样一头雾水,明明是扮酷出洋相,怎么就成了“卸甲而战”?

类似的情况不止出现在这一名央视解说员身上,其他央视解说员乃至不少央视主持人都有同样的毛病。

他们特别喜欢华丽辞藻,喜欢字正腔圆,喜欢谈今论古,喜欢成语接龙,却偏偏不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所处的专业领域上。对足球解说来说,观众最想听到的是你对具体球员、具体教练、具体战术等信息的专业介绍和分析,以及实时适度的情感确认和共鸣,而不是空泛地卖弄文采、浅尝辄止。

在翻译实践中,很多译员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翻译为了卖弄自己的文学修养,甚至不惜曲解原文,蛊惑人心。这样的例子我在校对中遇到过很多,以前写到的“滥用成语”就是一种,这里就不举更多的例子了。对这样的烂翻译,我只想尽快改正,从来也不会去记。

总之,不管是翻译还是足球解说,少一些卖弄,多一些专业,好吗?